2025年10月21日至24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承办的香港晋升教师学习团(珠海)(2025/26)在珠海开展为期四天的深度研修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专业理论研修、内地学校参访、科技企业探秘与历史文化考察等多元形式,助力120位香港中小学晋升教师夯实教育创新能力,深化国家文化认知。
一、专业研修:解码AI时代的教育变革
研修首日,学习团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隆重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高级项目发展顾问黄兆雄、专业发展主任林卓颖、专业发展主任陈绮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邱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顾问吴圣谷,与全体香港晋升教师学员共同出席仪式。吴圣谷指出,北师大珠海校区依托学科优势与大湾区区位特色,将为研修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重支撑;黄兆雄强调,本次研修是香港教师晋升体系的关键环节,旨在帮助教师把握AI教育趋势,同步深化对国家基础教育发展脉络的认知。
在专题讲座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娅峰围绕《AI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展开分享,从技术伦理、课堂重构等维度解析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生态;珠海市夏湾中学副校长吴泽铭则以《AI助力学校教学评一体化落实》为题,结合内地“双减”政策下的教学实践,展示了AI工具在学情分析、个性化作业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引发学员热烈讨论。讲座尾声,黄兆雄博士作结课讲话,针对“AI教学成果转化”“跨学科技术融合”提出具体指引,为学员后续实践明确方向。
二、学校参访:对标内地教育创新实践
研修期间,学习团分中学组、小学组深入珠海优质学校,开展沉浸式交流。
学习团中学组深入珠海市九洲中学开展实地参访。九洲中学姜楠书记以《五育融合,求真育人》为题作专题分享,介绍了学校“求真”文化内涵,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特色课程。随后,教师们分组观摩了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数学《单项式》、语文《我的叔叔于勒》三堂常态课,近距离感受内地的课堂形态。课后的评课交流中,两地教师展开深度研讨。
学习团小学组深入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八小学开展实地参访。校园内,红领巾讲解员们化身“文化小使者”,以饱满热情细致介绍学校特色育人实践,分享了学校“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的办学理念与“方寸海纳,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随后,教师们观摩了两堂AI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创新课堂——心理健康课《谁破坏了友情》及科学课《地球的表面》。在交流环节,香港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相关疑问,现场研讨氛围浓厚。
三、科技探索:拓宽教育视野边界
研修期间,学习团分三组,分别走访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珠海具身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从不同维度感受内地科技产业的创新活力:在金山办公,学员们了解到WPS作为国产办公软件的发展历程,体验了AI文档生成、智能表格分析等功能;派诺科技的一站式智慧能源及双碳解决方案,让教师们看到“科技+能源”的跨界可能,为课程开发提供了产业视角;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的互动机器人、康养场景数据采集展示,启发教师思考“人工智能如何服务于全人教育”。
此外,全体学员还前往珠海太空中心,通过“天宫”空间站1:1模型、VR火箭发射模拟等沉浸式体验,将航天科技与科学教育相联结。
四、文化考察:孙中山故居的精神溯源
研修最后一日,学习团来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通过参观孙中山纪念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等,深入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与岭南文化底蕴。历史文物与民俗展示的结合,让香港教师对“家国情怀”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结业仪式上,24个小组分别汇报四日所学所思。黄兆雄博士与吴圣谷顾问共同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肯定本次研修在“专业赋能”与“文化认同”上的双重价值,为四天研修画上圆满句号。
本次研修通过“教育理论+课堂实践+科技跨界+文化溯源”的多维设计,不仅为香港晋升教师搭建了学习内地教育创新的平台,更在科技应用、文化认同层面实现了深度赋能。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研修中收获的AI教学策略、跨学科育人模式及文化传承方法带回香港校园,推动两地教育资源互鉴、理念互通,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香港新一代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