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10.联系我们

北京师范大学—国能集团县域基础教育质量整体 提升“领雁工程”项目专家进课堂实地指导活动 (第二期)顺利进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落地实施,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助力县域乡村地区教育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在北京师范大学深入实施“强师工程”的背景下,由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资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牵头,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设计组织实施的北京师范大学—国能集团县域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领雁工程”项目专家进课堂实地指导活动(第二期)项目于2025年3月17日—21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普格县与布拖县成功开展。

     根据此次送教任务以及帮扶对象,学科组成高中语文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2个帮扶小组。高中语文帮扶小组的专家为正高级教师盛鲁杰。中小学心理健康小组由北师大艺术心理教育联盟教育基金发起人陈燕南老师及其团队成员李亦菲、黎娟娟、向家璧组成。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培训部副主任管爱邦的组织带领下,5位专家怀抱着助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梦想,汇聚于四川省彝族自治州的普格县与布拖县,共同为这片土地的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此次活动同时受到普格县与布拖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受援中小学校的大力支持。两县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均对国家能源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基金会、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发展基金会表示诚挚的谢意。

01

高中语文篇

     在此次送教活动的开展中,高中语文组聚焦于课堂教学、高考阅读、高考写作方面的指导。通过听评课、同课异构、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帮助普格县与布拖县高中语文老师深入理解如何高质量进行语文学科设计与教学,并通过有效的备课手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

一、高考深析明路径,名师领航破迷津

      在《新高考进程中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高三作文训练的重点》专题讲座中,盛鲁杰老师以“高考备考发挥教研组集体优势”“把握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安排真实的学习内容和过程”“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等问题为导向,为县域教师应对新高考改革指明方向。盛老师也向一线教师们解析了语文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倡教师收集经典案例,教研组集题成册,集体攻关,资源共享。在日常教学中要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教学,并让学生提出自己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图片图片

图1 盛鲁杰老师为学员开展《新高考进程中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高三作文训练的重点》讲座

二、问题导向强实践, 理念重构促革新

      盛老师通过为两县学生带来《现代文阅读题阅读方法和做题方法》示范课,向普格县及布拖县的语文老师们展示如何通过以“为什么”“怎么做”为导向,引发学生对问题思考,通过情景代入,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为普格县、布拖县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指引。

图片图片

图2 盛鲁杰老师《现代文阅读题阅读方法和做题方法》公开课

      盛鲁杰老师与两县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问题研究》专题研讨中互相交流,听取他们的备课教案,并对教师们进行评价,盛鲁杰老师肯定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及教育情怀,同时他也提出诸多中肯意见。他建议教师们“意义走在知识前面”,从文章提取关键字句从而引发学生对文章、对问题的思考。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

图片图片

图3 盛鲁杰老师评课

图片图片

图4 盛鲁杰老师与教师们交流研讨

三、课例示范展风采,多维评析助精进

     螺髻山中学校语文教师罗莎、周艳以《玩偶之家》为主题进行公开课展示,盛鲁杰老师进行了听课评课。在课后听评课环节,他首先赞扬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其次对两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进行了肯定,他指出,周艳老师的课注重文本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罗莎老师的课则聚焦人物关系与社会背景的深度解析。之后,盛老师又从教学目标、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等维度展开点评,为教师提供差异化教学范式参考。他指出教师在课堂中虽还有“教”的痕迹,但在思考环节上有创意,有思考,有深度,体现出教师们对《玩偶之家》不同角度的思考与认识,同时与语文组其他教师以《玩偶之家》为例,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总结与交流。

图片图片

图5 县域教师同课异构展风采

02 中小学心理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组聚焦于校园心理咨询、表达性艺术治疗、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指导,通过专家讲座、工作坊、交流研讨等形式,提升普格县与布拖县专兼职心理老师综合素质与心理学科专业能力。

一、艺术疗愈启新思,折纸传情促交融

      陈燕南老师以《艺术疗愈概论》专题分享开启活动,系统阐释艺术疗愈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帮助参训教师初步掌握这一新兴学科的核心要义。

在互动环节,教师们通过折爱心的方式开启了一段温暖的交流。他们将内心的祝福融入折纸之中,彼此传递,迅速拉近了距离。随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为各自的团队取了独特的名字。紧接着,艺术疗愈的核心培训环节正式展开。教师们分享记录自我日常排解压力和情绪的方法,梳理外界关系中能够给予自我支持的关系,并将这些资源以纸盒折叠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折叠纸盒的过程中,教师们探索了自己的内在活动模式,也对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产生的心理状况有了更深刻的洞察。

图片图片

图6 陈燕南老师在《心理咨询理论学习之表达性艺术疗愈概论》课程中带领学员们开展活动

二、学生心理深解析,心育赋能精诊断

      陈燕南老师通过发展心理学专题讲解,结合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征剖析,帮助教师深化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认知;以“理论讲解+互动游戏”融合教学策略,引导教师通过沉浸式研讨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在心理健康识别环节,其系统界定心理问题层级(一般性与严重性),聚焦网瘾、厌学等典型问题,归纳情绪、行为、学业、生理及人际关系的五维异常表征,并给出个体应对(倾听/共情/提问/回应)与系统性策略(陪伴/支持/专业转介/家校协同)。针对心理危机干预,陈老师创新提出发展性、情境性、存在性三类危机模型,构建“全过程跟踪+漏斗式筛查”分层干预体系。

图片图片

图7 陈燕南老师为学员们开展《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讲座

三、艺术赋能展实效,学科融合展新篇

      在课程中,陈燕南老师为了进一步指导老师们如何将艺术疗愈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课程精心安排了创意故事接龙和大型拼贴画创作活动。在创意故事接龙中,学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你一言我一语,共同编织出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惊喜地发现,语文创作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思维盛宴,可以轻松激发内在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随后的大型拼贴画创作环节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学员们根据故事中的角色画面,选取相应元素进行重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每一笔涂抹、每一次拼接都是学员们自我表达的窗口,学员们的情绪和期待自然而然地投射在作品之上。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让教师们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的自我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为教师们理解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图片图片

图8 陈燕南老师在《心理教学能力提升之表达性艺术疗愈的应用》课程中带领学员们开展活动1

    在课程的最后,陈燕南老师带领大家开展一场名为“幸福之路”的大型拼贴艺术疗愈工作坊,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老师们畅想自己的人生之路。大家认真挑选图卡,用剪刀裁剪出代表自己人生重要节点、关键人物和梦想追求的图案。在活动中,学员们通过模拟不同的人生角色,从而对自己内心的坚守和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图片图片

图9 陈燕南老师在《心理教学能力提升之表达性艺术疗愈的应用》课程中带领学员们开展活动2

四、艺术疗愈筑心桥,领雁引航绘未来

      李亦菲、黎娟娟、向家璧三位老师为布拖中学高三的同学们带来了“未来之路”艺术疗愈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音乐、冥想、游戏、拼贴图等丰富多样的方式,结合专业心理学的引导方式,让高三学子们畅想自己未来的成长之路。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意识到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会经历风雨挫折,但也会收获勇气与智慧,就如同藏在人生旅程中的彩蛋,等待着大家去开启。这一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明确自己未来学习的目标,以及为追求幸福人生而努力的方向。

     此次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对大山外的世界充满好奇,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未来人生憧憬的种子。

图片图片

图10 李亦菲、黎娟娟、向家璧老师为学生们开展《我的未来之路——艺术心理课》主题活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此次凉山送教恰逢山区罕见恶劣天气,连日暴雪导致道路封锁。面对封山困局与行程的多次变故,专家团队始终未言放弃,最终如期完成所有课程。没有豪言壮语,唯有步履不停——这场“风雪无阻”的送教之行,让深山的课堂依旧书声琅琅。接下来,北京师范大学将继续落实“国家能源集团强师基金-乡村振兴‘领雁工程’普格县、布拖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的特色,以更新普格、布拖两县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提升县域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进一步落实好央企帮扶地方县域教育发展的新举措。

图片图片

图11 送教途中,国道两旁雪景